[乐游网导读]
炒作高考状元是社会需求
撰稿人/燕云十八州
连日来, 6月23日,教育部发言人表示,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,不要公布高考“状元”,希望不要炒作高考“状元”。可是,在新闻媒体的助推下,高考状元一个个跳将起来,有的地方甚至还进行了深度炒作,炒作起了高考榜眼、高考探花,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高考“科举化”。
据说,从2004年起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叫停“炒状元”,但收效不大,“状元”仍是录取期间全国最引人注目的话题。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近日表示,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,不要公布高考“状元”,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“状元”。教育部的理由是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,要共同为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。
当然,教育部并不是孤掌难鸣。据说,2007年重庆曾试图将“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”写进《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》,最终因为争议较大而取消;2008年,山东省提出不宣传所谓高考“状元”;2009年,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下令禁止公布高考排名,但却引出了一堆“疑似状元”。2010年6月,海南、广东、江西、江苏等地的教育部门又先后发布规定,禁止宣传炒作“状元”,但效果依然并不乐观。知名学府北大、清华就曾为“状元数”舌战。北大招办去年曾对外宣布称,全国各省份文理科第一名中,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。清华招办则称,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清华。
有关人士呼吁,高考“状元”只反映一次的考试成绩,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所有成就,更不代表他的未来发展。事实证明,高考“状元”有的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优秀人才,也有的成为平庸之辈,这说明不能以高考“状元”论英雄。对高考状元的炒作,无疑会助长高中学校,乃至地市对高考升学率、高考成绩的追逐。从今年开始,高考成绩不再向各县市发放,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掌握。
教育部说的对于不对?我看是即当**又立牌坊。首先,教育部是祸首。在现在的教育部的统治下,中国教育一直在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悠,以考分论英雄,以高考成绩论英雄,很难谈上什么鸟素质教育。最直接的反映就是,戴眼镜的孩子们多了,被僵化教育的、不会思考的孩子多了。本来中国的教育投入就不足,教育资源的分配就不均衡,北京的好学校太多,211、985一大堆,而考生云集的偌大的河南,仅仅一所211院校。教育部以高考形式的公平,掩盖了实质的不公平。教育的目的变成了考试比赛,而不是为了国家培养各方面人才。中国普及大学教育遥遥无期,而教育部还要把仅有的几所大学分成三六九等,比个高下,难怪高中也要比,初中也要比,小学、幼儿园也要比了。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,没有其他。其次,教育成了官本位的所在。教而优者仕,大学教授即官员,大学官员即大学精神,大学成了官场的附庸,大学也就没了大学精神,自然,中国的大学也就没了竞争力,也很难出世界级的成果了。不是说中国的预警飞机是以色列的技术吗?不是说中国打航母的导弹是从美国垃圾中专研出的吗?及至高中,升学率高的学校校长容易当教育局副局长,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要当官,其政绩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高考成绩。再次,社会环境的需要。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等级社会,官员在主席台的位置一点也不许变动,幼儿园的孩子也要竞争当官。人们期待高考状元,就像一个城市的一把手贪官刚被免去,人们盼望知道继任者是谁一样,新闻性巨大呀。公众对高考状元的期待,是希望从中学到经验,将来好让自己的孩子也当状元,谋个好前程。至于炒作高考榜眼和探花,则纯粹是高中为了吸引优质生源而作秀,其目的还是在于吸引上级领导的目光。
既然有高考状元,就应该让人炒作起来,让状元体验一下面对匍匐膜拜的臣民的“爽”,让百姓知道教育部制造状元的的高超水平。社会的典型的金字塔结构,没有状元行吗?